《富春山居图》可谓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世名画,其问世之后历经坎坷,如今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(《剩山图》),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(《无用师卷》)。2011年6月,这幅长卷曾在台北正式合璧展出,也让这件艺术珍品,成为两岸相连的象征。
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在台北“合璧”展出
《富春山居图》的作者黄公望(1269-?),被誉为“元四大家”之首,他的画风对后世的山水画家影响深远。而他的画作中,常以“浙东老人”“平阳黄公望”落款,可见他与平阳的紧密联系。
本期《雁山鳌水间》就为大家介绍这位山水画大师和他传奇的画作《富春山居图》。
黄公望,字子久,有“大痴”“一峰”“井西老人”诸自号。他的籍贯,从他同时代开始,素来众说纷纭,其中一种常见的观点即为常熟陆氏过继给温州平阳黄氏。
黄公望
宋咸淳五年(1269),黄公望出生在平江常熟(今属江苏)一户陆姓人家。当时,正值蒙古兵马铁蹄蹂躏江南大地,而常州等地是少数几个奋起抵抗的城市。
据《宋季三朝政要》记载,南宋德祜元年(1275),因为宋军的顽强抵抗,常州等城市被攻陷后落在元军手中,遭到疯狂屠城报复。在兵荒马乱中,黄公望失去了父亲,为了生存,母亲只能带着他嫁入永嘉(温州旧称)黄家。
据元人钟嗣成《录鬼簿》载,黄公望本姓陆,名坚,原籍平江常熟,七岁时(1276年)出继给永嘉平阳黄氏,其父九十,始得子,曰:“黄公望子矣”,因而得名黄公望。另据陶宗仪的《南村鷟耕录》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说法:黄子久散人公望,自号大痴,又号一峰,本姓陆,世居平江之常熟,继永嘉黄氏。
除了他人的论述外,黄公望的书画中“浙东老人”“平阳黄公望”等落款,则印证了他与平阳的紧密联系。据现存历史文献,黄公望的画作题识中,至少有5处署名“平阳黄公望”:
1.明万历间常熟赵琦美编《赵氏铁网珊瑚》(四库全书本)卷十四黄公望《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》落款为“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,时年八帙有一”。
2.清初浙江仁和姚际恒《家藏书画记》卷上:“又《观瀑图》取境幽冷,用意深微,笔墨之痕俱化,上书‘平阳黄公望写于云间客舍。’”
3.清广东南海孔广镛、孔广陶《岳雪楼书画录》卷三载黄公望《华顶天池图轴》的自识为:“至正九年十月,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,时年八帙有一。”
4.现藏南京博物馆的《水阁清幽图》(纸本水墨)题款为“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,时年八帙有一”。
5.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《江山幽兴图》(纸本水墨)题款为“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戏写”。这幅画27厘米×360.3厘米,是其现存遗作中仅次于《富春山居图》的长卷。
也正是根据这些画作的落款,让许多学者推测黄公望就是平阳人。晚清大学者孙衣言在《瓯海轶闻·艺术·黄公望传》后有按语曰:“大痴见《江南通志》《松江志》,《娄县志》以为莆田巨族,又以常熟陆氏出继永嘉。而此自署‘平阳’,恐是平阳人出继永嘉耳。今《平阳志》及《永嘉志》皆宜列之《隐逸传》中。”而民国《平阳县志·文征内编》在录下黄公望《梅花道人墨菜诗卷》后有按语,谓“以卷末题有‘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’之语,以见子久本为平阳人耳”。
黄公望童年时就很好学,故有“神童”之称。长大以后,博通经史,旁及诸艺,二十岁出头便进入官场。元至元廿九年(1292),徐琰任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使,辟黄公望为书吏。此后二十多年时间,黄公望慢慢进职至中台察院令掾、江浙行省令掾。
黄公望石刻像
然而,黄公望的人生在中年时期发生了重大变故。元延祐二年(1315年),张闾以中书省平章政事之衔返江浙行省行“经历田粮”之法,黄公望随往。当年张闾因“贪刻用事”引发民乱被治罪,黄公望亦入狱。元钟嗣成《录鬼簿》称黄公望“为权豪所中”,可能落入圈套,含冤入狱。
官场的失败,让黄公望看透了世态炎凉。出狱后,黄公望受友人张雨、张维桢、方从义、倪昭奎等全真门人影响,加入全真教,正式皈依道教,师从居住在龙虎山先天观蓬莱庵和圣井山峰顶天瑞庵修炼的金志阳(金蓬头)。
入道后,黄公望基本过着云游生活,行踪漂泊不定,主要在松江、常熟、苏州、吴兴、杭州、富春一带活动,曾在余杭通仙观、杭州箕泉居住,也曾回到浙东故乡平阳,在瑞安圣井山一带修炼作画并留下遗迹。
从官场到道场,人生姿态的转变,一位不世出的山水画大师自此诞生。在元代,黄公望的画已轰动当时,他亦能填词谱曲,通音律,人生态度洒脱豁达,逍遥于烟霞溪流之间,追求发展自我,被当时人视为“奇士”,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。他经常和倪瓒(号云林)、王蒙(字叔明)、曹知白等大画家相聚,切磋绘事,相互题赠,并合作山水绘画,至今尚有他们合作的画迹存世。他和当时的名士杨维桢、张雨(字伯雨)也是好友,杨、张常在他画上题诗写字。
黄公望一生图文作品甚多,根据《黄公望集》收录的作品,有诗作53题70首、丹经3种、画论2种,书画题跋和手札44篇,传世书画作品29幅,疑画和临仿作品图录28幅,画迹和书法作品资料79题,大体能反映黄公望的创作过程和成就。
黄公望《天池石壁图》
黄公望与吴镇、倪瓒、王蒙四人被称为“元四大家”。四人中,黄公望年纪最大,艺术成就最高,因此被誉为“元四大家”之首。一些著名文人画士的诗文集和题跋中,常提到他的艺术风格和画作。可以说,自元以后,凡山水画家,或多或少都曾受过黄公望作品的影响。黄公望作为山水画的巨匠,对中国绘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贡献,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颂。
黄公望众多画作中,《富春山居图》最为著名,是其晚年进入艺术化境的巨作,被誉为“画中兰亭”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《富春山居图》传世600多年,流传之途可谓颠沛流离,惊心动魄。
黄公望一生结交禅师许多,最要好的是郑樗(无用禅师)。1347年,黄公望结庐隐居于浙江富阳庙山坞,无用禅师一同前往。富春江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,令黄公望流连忘返。一日,无用禅师求师兄以富春山水为景画一长卷,黄公望欣然应允。于是,黄公望每遇闲暇之时,就在画室构思打稿。黄公望虽归隐山中,却经常云游在外,历时三四年,成画时间大约在1350年。画卷完成后不久,黄公望逝世,享年86岁,葬于虞山西麓。无用禅师也成为《富春山居图》首藏者。
明初,《富春山居图》为沈周收藏,在重新装裱时遭人变卖,买者为苏州官员樊舜举。隆庆年间,为谈志伊所藏。万历年间,董其昌购得此画,他晚年将画卷典押于吴兴吴之矩之父吴达可,画卷在吴门流传三代,至清顺治年间,吴之矩将此画传给其子吴洪裕(吴问卿)。
吴洪裕珍藏《富春山居图》长达40年,他视画如命,几近疯狂。1650年,吴洪裕临终前欲焚画殉葬,幸其侄子“火中取栗”,得以幸存,但已烧成两段。后人称卷首段为《剩山图》,剩余卷为《无用师卷》。
《剩山图》
1652年,《无用师卷》由丹阳张范我转于泰兴季寓庸,后由乾隆以重金购得。乾隆前后得《富春山居图》两本,误将赝品作真迹,直到嘉庆年间,真品才得以正名。《富春山居图》在故宫深藏了近200年,至1949年被国民党迁至台湾至今。
而《剩山图》一直流落民间,直到1938年被书画家吴湖帆慧眼识珠,以国宝级青铜重器换取。后在沙孟海的斡旋下,于1956年由浙江省博物馆购得,成为该馆“镇馆之宝”。
早在1993年,国台办示意台湾方面合璧展示《富春山居图》,但因故而搁浅。1999年,海峡两岸书画家在富阳举行《富春山居图》圆合活动,得到了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。2009年,台湾故宫准备举办“黄公望与《富春山居图》特展”,希望能借《剩山图》合璧展出,浙江省当即给予积极回复。
2025-08-06,一幅有着661年历史、一分为二361年、分藏两岸61年的元代名画,在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下,终于在台北“破镜重圆”。一句“画是如此,情何以堪”,让《富春山居图》从一件艺术珍品,变成两岸相连的象征,名扬天下。
来源:雁山鳌水间
原标题:他是传世名画《富春山居图》作者,常在画作中署名“平阳黄公望”
加湿器加什么水最好 | 什么快递便宜 | 圣诞节礼物什么时候送 | 脖子粗是什么原因 | 白细胞减少吃什么药 |
牙龈翻瓣术是什么意思 | 须尽欢什么意思 | 头晕恶心吃什么药 | 北京生源是什么意思 | 手机充电发烫是什么原因 |
卦是什么意思 | 纠察是什么意思 | 鲜卑族现在是什么族 | 无咎是什么意思 | 姨妈疼吃什么止疼药 |
脾胃不好吃什么食物好 | 肿大淋巴结是什么意思 | 七月初七是什么生肖 | 口腔溃疡要吃什么药 | 云仓是什么 |
什么卫什么海hcv8jop8ns2r.cn | 人参片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和作用xjhesheng.com |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hcv8jop8ns5r.cn | 白马王子是什么意思hcv9jop6ns6r.cn | 天天都需要你爱是什么歌hcv8jop3ns7r.cn |
古代新疆叫什么hcv9jop6ns8r.cn | 长息肉是什么原因wuhaiwuya.com | 睡觉喜欢流口水是什么原因hcv9jop7ns0r.cn | 一进大门看见什么最好hcv7jop9ns8r.cn | 一什么车厢weuuu.com |
狗的胡须有什么用hcv8jop8ns6r.cn | 鼻子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hcv7jop9ns8r.cn | 打马虎眼是什么意思hcv8jop6ns9r.cn | 迎春花像什么hcv8jop9ns8r.cn | 浅表性胃炎吃什么药好hcv9jop2ns3r.cn |
牙结石有什么危害hcv8jop8ns1r.cn | premier是什么牌子hcv8jop2ns1r.cn | 九寨沟在什么地方gysmod.com | 守望相助是什么意思hcv9jop7ns3r.cn | 武警支队长是什么级别hcv7jop9ns7r.cn |